每当新学期开始之前,就会涌来一大批新鲜的学弟学妹问这问那。在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里,有一些问题是这样的:
“学长,我本科是学金融的,对量化金融特别感兴趣,然而我本科没怎么接触过数学和编程,请问这两个要学习到什么程度才好呢?”
“学长,我对数据挖掘可感兴趣了,然而我数学和编程都不怎么好,请问研究生一年能够补上么?大概要学到什么程度才能进谷歌Facebook这样的大公司做数据挖掘呢?”
“学长,美国金融业现在不会编程是不是不好找工作呀,如果我想进投行,又不会编程,那要怎么办才好呢?”
……
Excuse me ???
……
听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我是有一些哑然失笑的。然而想想过去的自己,也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
那么,当我们谈论学习编程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远离困难,想要轻松的路
人总是有倾向待在自己的舒适区的,问出这些问题的部分人也一样。你看,这些问题总是以一个不知真假的想法开头,然后快速否定,先把改变的途径设置得十分艰难,然后再追求一个一步登天的结果。
问出这个问题的他们,从潜意识上来说,实际上是有可能不愿意认同他们自己的假设,却又因为事实上的原因不得不承认,所以把实现假设的条件变得很艰难,进而实际上满足了自己内心不愿改变的想法。
简单来说,这事可能不那么难,但你真不是那么愿意做
对数据挖掘有兴趣(不知真假)——我数学和编程都不怎么好(否定)——研究生一年补上(Excuse me?)——进谷歌和Facebook做数据挖掘(一步登天)
金融业不会编程是不是不好找工作啊(不知真假)——我不会编程(否定)——不知道怎么办(潜意识不想学编程,没有改变路径)——要怎么办才好呢?(一步登天)
某种程度上说,这类人可能正期待着你给他一个关于编程否定的答案,来告诉他“你现在这样学习编程也没用了”,或者告诉他一个在他舒适区内,相对轻松的答案,比如“你就现在这样也能达到你的目标的”,即使他们知道这无非就是自欺欺人而已。
人利用偏见自我蒙蔽的程度是惊人的,他们可以放大优点:比如恋人出轨,他们会想尽一切他(她)对自己的好,来证明对方爱着的其实是自己;也可以放大缺点,比如像这样,给自己创造各种困难,期待着“此路不通”能够让自己走上另外一条容易的道路上。
所以,当我们谈论学习编程的时候,首先要想的是,自己是不是有那么一点想法,想让“编程不好”这块大石头成为自己畏难惰性的栖息地呢?
寻找准绳,用最快的方法
对量化金融很感兴趣,知道数学与编程对量化金融的重要性,想要知道的是一个努力的“程度”,像那些我们早就习惯的考试分数,项目需求一样。
问出这些问题的另一部分人确实找准了目标,他们也清楚掌握编程对自己目标的重要性,因此他们问问题的目的,是想找到一个目标实现的准绳。不幸的是,从小习惯考试的我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比起分数这样一个简单明确的准绳,在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是无法“量化”的东西。
如同小时候听到的“小马过河”故事一样,松鼠有松鼠的标准,老牛有老牛的尺度。对于从事量化金融的人来说,不同位置(卖方买方),不同市场(一级二级),不同产品(债券股票),都会成为数学编程掌握程度准绳不一的缘由。
想要通过问问题找一条最快的捷径,想法是好的,却几乎不可能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等等等都决定了,即使有适合别人的捷径,也不一定适合你。
最有效并直接的方法,虽然辛苦,却也只能是靠自己一点点去摸索,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渐渐建立对于程度与标准的认知。
我们还需要问自己的,或许还有寻找准绳的缘由:只是为了达到某个最低标准?意识里认为其相对不重要,从而寻找一个一劳永逸的努力目标?毕竟我们在学习我们真正热爱并认为重要的东西的时候,从来都只是觉得不够,还能再好一些,更深入一些,而不是点到某个程度就停止了。
所以,当我们谈论学习编程的时候,还需要谈论的是我们为什么急着去寻求那样一个点到即止的标准,适合自己的标准,除了达到要快,还有别的需要考量的吗?
热爱热点,不清楚很危险
人一生中所拥有的一切资源,包括时间,金钱,人脉等等可以看做是一个资产组合(portfolio),在从人出生到死亡的这段时间内,我们都在不断投资自己的人生。我们在人生中做出的种种选择和努力,都相当于不同的投资决策,不断影响着资产组合的短期与长期价值。
我承认,金融这种和钱沾边的东西在中国长期以来,以及最近十分火热的大数据,都是无可争议的社会热点。程序员这个职业短期看来也是供不应求,刚毕业的大学生程序员年薪轻松就能达到20万,类似于“选啥专业也不如跳槽去当码农”的言论甚嚣尘上,毕竟与目前相对萎靡的其它行业相比,这个行业所能带来的短期回报真是高得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然而这些真的能成为你下定决心学习编程,从事一个天天与代码打交道职业的缘由么?
我看未必。
市场告诉我们,大多数短期投机的行为,在长期看来都是相当业余而且缺乏收益率的。
前段时间的股市牛市,如果你从一开始持有一只股票直到牛市末期才卖掉,你就能获得超过市场上90%左右玩家的收益。为什么?因为很多人意识不到,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成本(在金融市场中我们把它叫做期权),在不知道全局发展的情况下,短期的许多操作都会变成误操作,看起来短期收益最高的那些行为实际上或多或少都会给你带来损失。
寻求社会热点,找一份与编程或数据挖掘相关的工作,有一份相对高的工资,在短期看起来是一个收益很高的行为,然而在长期看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能带来最高收益的因素——热点和热爱,你应该选择后者。
工作后的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是一个“工作内容+业余时间+钱”的组合。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在生活时间上的占比大概是3:1,而其中能花钱的时间其实并不是很多。
不用怀疑,工作会占据你生活的绝大部分,期待用业余时间获得很大自我提升基本是天方夜谭。一份工作内容不令你满意的工作为你带来的不快乐到底需要多少钱才能弥补呢?还有,如果选择了与编程相关的工作却不真正热爱编程,两个更可怕的成本还等着你支付:较低的成长收益率与较高的机会退出成本。
对于编程或是金融工程这样技术性的工作,高进入门槛所带来的高起薪是有目共睹,然而技术的可复制与不断进步也极大降低了你的不可替代性,而后者,则是每个人价值的核心所在。
最后,当我们在谈论学习编程的时候,也许我们最需要谈论的是:编程是否能带给你热爱与未来?
作者:意见狗威廉,微信公众号:意见狗威廉。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aff9edcf0791,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