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纠结下列问题:

  • 为什么他们连那种一看就是骗钱的项目都肯投!
  • 我的项目那么靠谱为什么没人青睐我!
  • 贵圈的投资人都是智障吗?

那你应该看看这篇文章。

注:本文只针对 TMT 领域的早期融资,其他领域的投资,中晚期投资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投资人是怎么赚钱的?

投资人是怎么赚钱的?这个问题乍一看很 navie,但是其实是本篇文章的中心,理解力比较强的读者,可能看到这个小标题就知道全篇的内容了。

在思考投资人为什么不投自己之前,应该先思考,投资人是怎么依靠风投获益的,追根溯源寻找答案。

风投基金,投资人获利的方式非常明确,把股权直接卖出套现,没有第二种方法。套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也主要就是四类,上市之后套现,投资的公司被收购之后套现,创始人回购股权,其他基金来接盘或者大基金带有一定压迫性的强买强卖。

这种获利方式是由风投基金的运作模式决定的,风投基金有自己的运作模式,募投管退。什么叫募投管退,简单地说,就是以基金为中心,由资金供应者募集资金(募),然后将其投放给资金需求者,基金管理人负责投资决策,中介机构参与咨询(投)。投资结束,并不代表任务的完成,基金管理人还得管理基金,投后管理,监督企业有没有乱用钱(管),直至实现基金退出,且把现金连本带利还给资金供应者(退)。

简单地说,我募了第一期钱,我就要投资初创企业,企业成长了,我股权变得更值钱了,换现,然后还给投资者。

既然我要把钱退还给资金供应者,还是连本带利的,那就意味着我必须要把股权换现才还得起。如果基金投了一家公司没能上市或者被收购,虽然最后公司本身进入良性循环,盈利了,那可能也很亏。以互联网公司的特质,长期低利润,甚至不盈利都是正常的,可以预见的分红相对于投资金额来说十分有限。

460

这种事情发生的多了,你下了一轮再募集资金,就没人给你钱了。因为人给你钱,最后就被锁成了某家公司的股份,只能拿点分红,拿分红还要担心别人做假帐,还要撕逼,最关键的是,大笔资金的流动性没了。

如果投资一个项目,股权卖不出去,只能吃分红,那就好像是买了一款只能拿利息没法取本金的理财产品,这么坑爹的东西你会买吗?当然不会!所以投资人也不会投股权没法套现的项目。

当然,传统产业,比如铜矿投资就是为了吃分红,但是这个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表达的就只是一件事,风投基金的运作模式注定他没法通过套现以外的方法盈利,而由于存在一个募投管退的周期,对于套现的速度也是有一定压力的,想要吃分红是行不通的。

就好像炒房的人并不是为了那点房租,而是为了房子本身升值。当然,房租也是收入的很重要一部分!并不是说不要就不要的。

风投青睐的项目长啥样

在了解了风投的盈利模式之后,我们再回过头审视自己的项目,为什么投资人看不上?为什么他们都觉得这个项目没有价值,我的项目真的没有价值吗?

显然,答案是不一定。风投不投这个项目,和这个项目对于你来说有没有价值,关系不大。

风投投的是什么样的项目呢,是对于风投基金来说靠谱的项目,符合风投基金运作模式的项目。更直白的说,风投投你,是为了以后更高价的把你卖了。所以他要投的项目有两个特征。

  1. 能卖得出去的。
  2. 能卖出去高价钱的。
  3. 没了。

卖出去套现的方法很有限,上市、收购、其他基金或者其他个人购买。

能卖出高价钱的原因也很清晰,投资的早,那个时候估值低,价钱便宜,投资过后一两年内,公司飞速成长,前景光明,就值钱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能卖出去的,基本上都能卖个好价钱,卖不出去的,十有八九要倒闭。

那么未来能够上市的公司,会引起大公司注意进而收购的公司,会引得其他基金争相购买的公司,才是风投愿意投资的公司。只有那些在关键领域能够卡位,市场前景广阔的公司才可能被相中。

而下面几类公司,一般来说是不太可能被风投看中的,即使它非常靠谱。

  • 天花板明显,可能是因为目标市场受众太少,也可能是商业模式的局限。
  • 身在巨型市场的某一环节,但是无法形成关键性卡位。
  • 竞争对手太多太多,模式雷同,而且几乎无法通过正常手段抢走对手份额(企业市场基本上就是这样,毕竟人企业不会因为用户体验动不动就换公司内部软件),天花板很明显。
  • 商业模式固定,没有想象空间,已经有稳定的现金流,投资之后价值不大,成长空间有限。

首先我举个第一类公司的例子。一个黑胶唱片社区 APP,这个项目很难获得风投的青睐,因为它所在的目标市场受众太小,黑胶在主流音乐市场中几乎已经销声匿迹,没有什么话语权,那自然就不会有人对它有所青睐。

假如现在的音乐市场,所有人都视黑胶为最好音质的体现,是音乐品味的风向标,那可能这个款项目就会有另一个结局,但是显然,这个假设并不成立。

第二类公司,豆瓣,以及侯小强的毒药。就拿豆瓣电影来说吧,为什么很难盈利?首先它没做团购,其次,豆瓣的电影打分对于电影宣发市场来说没什么杀伤力,IMBD 和烂番茄都比它更具有权威性,而且有些电影评分再烂我也是会去看的,比如《超人大战蝙蝠侠》,毕竟在中国这种限制进口片的地方,人民群众压根就没有什么选择可言,小情侣约会总归要去看电影的,这个时候男方如果婆婆妈妈地说「豆瓣上面这电影评分不高啊」,说不定就吹了。所以在整个大的环境中,豆瓣是一个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产品,这种产品是没法获得高估值的。

第三类公司,某幼儿园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不方便点名,地推了 2000 家幼儿园,已经有比较强劲的现金流,但是从市场份额来看,和对手差距明显,投资人不会愿意投这种行业老三的,尽管它可以 凭自家现金流过上不错的日子,但是 so what?尤其是项目其实还算比较早期,这么早期的项目,一眼望过去全是竞争对手,那就让人相当绝望了。

第四类公司,我没有特别恰当的例子,因为没有类似的公司会去闲的蛋疼找风投,风投也不会闲的蛋疼去找类似的公司。

有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我可以说一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个站点,其实还是很有价值的,但是成立了 5 年,一直到 2015 年他们开启了全新的招聘业务之后,投资人才选择介入。why?因为原来那个垂直媒体本来投入就不大,收益也还可以,不需要投资人介入,投资人介入与否和产品做得好不好没关系啊。而对于投资人来说,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很成熟了,一来是估值相对来说不低,二来,自己介入换现的可能性也低,进去了也不知道干嘛。

但是新的项目——秒聘网就有风投愿意搞,因为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样一个知名品牌孵化的招聘网站,互联网公司对于运营和产品还是有很强的招聘需求的,项目还在初期,那就投一个呗,万一以后全中国的 PM 都靠这个网站找工作呢?那这个成长率还是相当可观的。

除了能卖出去,卖个好价钱,快速成长也是风投比较看重的,只不过相对前两点没那么看中。一般来说,没有哪个机构愿意长期持有某公司的股权的,尤其是风投基金,长期持有股权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蛋疼的事情。介绍个知名的蛋疼案例——豆瓣,豆瓣这个体积,没人愿意收购,因为吃下来肯定价格不菲,买来不知道干嘛,阿北那个性格也不像是会卖的。但是想要上市,又有点困难,毕竟盈利数据十分惨淡,投资人都卡死在豆瓣出不来,真是日了狗了。所以创业者们以后写 BP 的时候也走点心,别老把自己往豆瓣上面靠,要被拉黑的。

归根结底,是因为资金的供应者是不希望许基金过于长期(10 年以上)持有某个公司的股权的,10 年时间,投别的项目都不知道赚多少钱了,投资人看中的就是互联网企业快速增长的那股劲,2 年估值翻 10 倍,风口上的猪。

互联网圈子风投盛行就是因为企业成长速度快,一个产品的边界可能是 3 亿用户,花 2 年时间就达到了,一个产品边界可能是 3000 万用户,要达到边界同样需要花 2 年时间。风投就喜欢这类项目,成长得快,收益高,只要能卖出去,就赚了!所以大家都不太喜欢慢的项目,当然嘴巴上面不一定会明说。

如果你这个风投基金投了个慢吞吞的公司,一次两次三次四次,资金的供应者就会质疑你的判断能力,然后你下次募集资金的时候就会非常困难。

这也就是为什么风投愿意扎堆投资热点,比如去年的 O2O,今年的 VR。

虽然说可能靠谱程度低了一些,但是至少有换现的可能性,因为这些领域是有可能出巨头的,是可能会上市,或者被更大的公司收购的。所以风投宁愿把钱投给在潮水中裸泳的人,也不会愿意把钱投给穿着泳裤但是在游泳池的人。

而且投资人一般来说都是很富有的,他们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远远高于一般人,所以对他们来说靠不靠谱其实不太有所谓,无非是 2% 的成功率还是 1% 的成功率,创业怎么着都是成功率很低的事情,他们这个财富等级的人完全可以选择富贵险中求,毕竟都入了风投这个坑了,对于风险就不会过分在意。

这种投资逻辑,乍一听给人感觉,泡沫特别多,但是互联网行业就是这样的,这就是风投的生存方式。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个圈子泡沫不会减少,甚至可以这么说,泡沫和风投互相成就了对方。

创业还得靠自己

看到这里你明白自己的项目为什么得不到投资人的青睐了吗?虽然你的项目非常靠谱,但是由于市场方向的原因,上市或者被收购的可能性很小,那就很难被相中。

也许你的项目不需要那么多轮投资,也许它能够比较快的成长,也没有天花乱坠的商业模式,可以很快盈利,养活一个小型团队。实际上大部分工具型创业项目都是这样的,比如像墨迹天气这样的产品,它会有很多的用户,但是指望这款产品能有广告以外的商业模式就真是想太多了,但是赚到的钱足以让创始团队过上不错的日子。

如果你作为创业者,看到这样类似的机会当然会立马扑上去,但是投资人却不会,实际上现在绝大部分工具类产品都或多或少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对于风投来说,只有能够换现的,成长空间巨大的项目才是靠谱的项目。不要指望用尽早盈利分红来吸引投资人,人家不缺这个钱好么,人家追求高风险,就是为了高收益,而不是为了数分红。

创业者们,即使你的项目没有被投资人相中,也不要灰心,这不等于你的项目不好,这只说明风投不太喜欢这个项目罢了。

有的创业者可能会觉得心里不平衡,我的项目脚踏实地,没有靠谱的投资人愿意来帮我,而那些看上去像是在盲目追求热点的项目却有一群人追捧,其实大可不必这样。

一个健康的创业心态是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创业。接受风投是为了更好的创业,没有投资你就不创业了?敢情你创业不是为了做出一番事业,而是冲着投资去的?那放 10 年前,绝大部分创业项目都是拿不到投资的,那个时候天使投资人都是稀罕的,也没有阻碍那一代人做出了不少优质的产品。

不用过于羡慕那些拿到投资了的,因为人家自己肯定初期也投入了不少时间金钱,光看见人拿融资,怎么没看到当初人家辞职创业,自掏腰包,投身一个不确定性极大的领域的勇气呢?再说了,投资人投了又怎么样,又不代表他一定就能活下去,要是还是失败了,那就是金钱时间双浪费。

任何时候,创业都是有风险的,不论有没有风投的介入。所以真没必要对拿了投资的人报以特别羡慕的想法。也许是 TMT 领域呆久了,很多人开始变的害怕承担风险,认为承担风险的就应该是机构,这其实是不对的。创业惨淡收场欠债的事例仍然不绝于耳,风险和收益永远是成正比的。

对于想要做一款比较垂直的小而美的产品并且以此谋生的创业者,我个人建议咬咬牙把它做完,如果你发现咬咬牙做不完,那可能就需要考虑考虑要不要继续做,投入产出比合算不合算。简单地说,我开发这个 APP 耗费的人力是不是太多了,会不会收不抵支。

如果暂时没有想到什么很好的商业模式,或者不想全职开发这个产品,那可以把这个当作一个业余爱好来开发,一般来说这样开发出来的产品体验会非常好。这个产品会成为你的一张名片,对你日后的创业或者就业都有极大的帮助。

有时候投资人不投你,只是觉得你的项目风险太低罢了,一眼看得到头,人家又不在乎这点短期分红。但是对你自己来说,这也许就是一个靠谱的生意,咬咬牙自己干,就做成了,每年赚点利润,可能那些大佬们根本看不上,但是对你来说,这就是人生的第一桶金,不要老让投资人左右你的观点和想法。

影响投资的因素太多,比如时间因素,大环境因素,不要因为拿不到投资就觉得自己的项目可能不是很好,自己的创业方向不对。很可能只是因为那个投资人不懂,也许下一个投资人就意识到了你的项目的价值。如果太过于在意投资人的想法,你可能会迷失方向。

天使投资人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富有的,这也意味着他们比一般人更有情怀。虽然我上文好像写的人家锱铢必较,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如果你的项目即使真的不太可能赚钱,如果很有情怀的话,投资人也可能选择投资你,他会想要看你做完这个产品。这种「情怀」投资属于相对普遍的现象。

要不是投资人情怀爆表,像墨刀这样的工具是很难拿到融资的,虽然我自己天天都在用墨刀,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还是要黑它一下。我是很希望墨刀之后能走出一条靠谱的盈利道路的。

创投这个事情吧,接触得越久,就越发现,这是一个非常玄妙的事情。没有定数可以说。可能上一个投资人觉得你的项目不太行,下一个你见到的投资人就会二话不说直接拍板拿着意向书找你。有的投资人觉得你思路清晰,愿意和你交个朋友,长期合作,希望你以后有别的项目也可以找他,他投的是你这个人,交个朋友,那也会投资你。

而且创投圈吧,有时候水比较深,机构投的一些项目可能也确实不是为了回报,主要是为了刷脸上新闻。对这种情况,我也羡慕,可是投资人投我也制造不了话题啊,如果我是 90 后大胸美少女做情趣电商,那说不定就有一堆投资人争着给我塞钱了。

总之,不要因为自己的项目没被投资人看上就大失所望,坚定自己的想法。

最后,如果资金实在吃紧,我觉得可以考虑产品众筹或者股权众筹的方法来寻求投资,这两者相对于风投来说对于成长性不那么敏感,对于风险敏感一些。毕竟股权众筹嘛,蛮多合投人都不是专业天使,甚至对互联网创业都不是很了解,大家可能就没那么多情怀了,对风险低的项目偏好比较高一些。

版权信息:本文作者 @首席变态官戈弋 (微信号:hentaigeyi)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土法创业」(搜索公众号土法创业,查阅有趣的创业鸡汤)。本文来自作者授权创业邦发布,如有任何需求想要联系土法创业或本文作者,可通过新浪微博 @首席变态官戈弋 或者同微信号 hentaigeyi 进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