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23日,由创业邦主办的2015创新中国(DEMO CHINA)春季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80多个最具潜力的创业项目和500名业界最顶尖的投资人汇聚一堂,进行创新和智慧的思想碰撞。本届峰会将有8个项目晋级23日下午的终极pk环节,还将进行由创业邦发起、一年一度的“四十位40岁以下的投资人”颁奖活动。
在23日上午的投资论坛专场上,7位投资人围绕“互联网+时代,投资人投什么”这一话题进行了精彩的讨论。他们是: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主持人)、启赋资本联合创始人王长振、高都投资合伙人/亚洲业务负责人张自权、君联资本执行董事张林、弘晖资本创始合伙人赵刚、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赛富亚洲合伙人蔡翔。
几位投资人分享了他们眼中最热的投资领域。现场文字内容如下:
牛奎光:大家好,我叫牛奎光来自IDG资本,很感谢总理提到了互联网+这样一个词,使得小众TMT词汇被大家熟知,而且被二级市场热捧。很高兴能有机会跟很多投资人一起讨论一下,互联网+时代的投资思路是怎么样的。今天很高兴,我们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的机构。
王长振:大家好,我来自启赋资本,我们主要是投资互联网+和新材料,我们是成立于2013年,虽然是一个比较新的机构,但主要合伙人都来自于一线的投资机构,我们投资的阶段主要是侧重于天使和天使+。
张自权:大家好,我叫张自权,去年9月份从我心爱的投资机构DCM离开,到现在的基金叫高都,来做中国和亚洲的业务,目前我们在中国已经投资了五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5亿美金,主要投资中期以及中晚期的互联网项目。
赵刚:大家好,我叫赵刚,我是去年和王晖一起创立了弘晖资本,专门是做医疗方面的投资基金,规模是20亿以上,过去9个月投了差不多十个项目,谢谢大家。
朱天宇:我是蓝驰创投的朱天宇,专注在互联网TMT的早期阶段,我们也是最近几年,包括赶集、美丽说、唱吧、春雨医生这些企业的第一轮投资人,谢谢大家。
张林:我是君联资本的张林,我们前身是联想投资,美元资金主要是关于TMT和早期医疗,人民币的话是偏后期资金。
蔡翔:各位好,我来自赛富亚洲基金,一直很多人把我们和软银有混淆,以前我们叫软银赛富,因为之前成立的时候叫软银亚洲,后来独立了,整个十几年过去了投资了差不多两百家企业,目前管理40亿美金加50亿人民币,投资核心还是成长期的企业,500万美金左右的企业,希望和大家多交流。
牛奎光:今天在座的有早期,有成长期,还有投比较晚期的基金一起在做,所以从早期的王总开始,给大家介绍一下在互联网+时代,你认为好的,或者是比较热的投资领域,你比较看好的领域是什么?
王长振: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大,也是非常有挑战性,总体来讲我们启赋资本成立两年多时间,在2C领域做了很多布局,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还有其他的一些服务业,比如说汽车后市场还有消费,这些领域做了一些布局,发现这些企业都发展的非常不错。那我们接下来觉得很有潜力的领域是2B领域,也做了一些布局,这些企业的发展也是非常好的。具体说到最有潜力的哪些领域,因为总体来讲我觉得每个领域,现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管是效率方面还是创新方面,在2B方面是我们今年重点布局的领域,比如说布局了互联网+材料、互联网+电子元器件,我本身是很看好这个领域的潜力的。
牛奎光:太好了,现在我正好是在IDG主要是看2B领域方向,这方面也可以跟你有一个更进一步的交流。你刚才说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个词反映出来的是医疗,赵总应该是专门做医疗的基金,也请赵总分享一下在互联网加医疗上有什么大的机会。
赵刚:我们这个团队大部分人是做医疗或者医疗相关背景出身的,可能和各位不太一样,各位是互联网的基因去加什么,我们的基因是定位在医疗,医疗加互联网,所以我们看到的,从医疗行业的角度,我们觉得互联网加医疗的模式上,更倾向于B2B2C的模式。因为在中国的医疗行业,我们要注意有一个主体是我们无法忽视也无法绕过的,就是医院这个主体。因为中国的医疗模式更多的是以医院为中心的组织服务的形式,因为它服务于最广大患者的是最有效率的形式,而这个形式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从建国以后基本上就是这个形式。所以我们今天如果完全忽视这样一个主体,直接B2C的话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无法判断时间,第二个代价也是非常大的,因为要改变所有的习惯,所以我们的理解是,我们尽量做B2B2C的工作,要用互联网的形式把医院在整个链条当中的参与积极性给激发起来,我们从中能够产生互联网服务的一个闭环的模式,进而产生价值,这可能是现在我们投资的几个项目都在努力尝试的,但是我们不敢说它已经取得了确定的成果或者结论,只是我们在尝试。
比如说像我们投的昨天崔玉涛他们,虽然现在是由崔玉涛直接对用户传播,但是这不是医疗部分,而是健康部分。我们计划中,如果涉及到医疗和医疗相关的部分,我们需要一个场地或者物理存在的形式来完成这个事情,所以这是我们医疗和互联网加的一个基本了解,谢谢。
牛奎光:我也特别同意赵总的想法,C在低频的时候,你可以通过B触达C是更自然,更好的方式,中间需要B这样一些保证在里面,也祝贺你们投了崔玉涛老师的项目。接下来请朱总跟我们分享一下。
朱天宇:我会从两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之前投互联网更多的是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觉得在互联网+时代,其实依然有这样一种视角可以去试着观察一下,就是说我觉得互联网+是整个互联网差不多15年以后,继续往传统经济体深入的去渗透。从业人员也有一种体验,这些人的体验洼地我们也视为互联网+,每个行业都存在的一种可能的机会,是这么一个视角。另外的视角是从很多行业的内在驱动力来看的,因为中国整个经济还是受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很厉害的,里面有很多因素。
比如说包括产能过剩,其实这就导致了现在很多B2B交易平台出现,但是不是每个行业,而恰恰是那些产能比较过剩的行业比较突出,因为他成功了需要去消化,所以才需要有这么一个交易平台,一个抓手。
牛奎光:之前卖方市场可能不太重要。
朱天宇:对,这是内因,可能是之前的因素,另外国家产业政策在不断的调整,每一个周期都会有产业政策的有限考虑,资源是相对密度的行业,所以从这几个角度来看,我们可能会抓一些方向。
牛奎光:除了互联网向一些传统过剩的产能行业渗透之外,除此之外您还关注什么其他的比较看好的方向吗?
朱天宇:其实刚才那三个角度是我们观察今后的维度,但是如果总结起来觉得大家都差不多,比如说健康医疗,大健康产业是替代过去十年,房地产行业的引擎,包括互联网金融,包括农业互联网等待。
牛奎光:那我们也听听君联资本张总的看法,因为这个背景可能对传统产业的看法理解也会更深一点。
张林:谢谢主持人,因为我们原来是做电脑出身的,卖电脑的,所以对传统产业了解的相对多一些。现在互联网+非常热,君联还是投TMT早期项目方向为主的。原来我们比较关注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相结合这一块的投资机会,现在互联网+这么热的情况下,我们更多的关注在+上做一些投资,尤其是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的手段,能够对原来的产业形成一些深度的改变,甚至是改造,这里面是我们非常关注的。
牛奎光:那我们早期的基金,当然也都成长起来了,请蔡总来跟大家交流一下。
蔡翔:我是串场了,我本来应该在上一个对话,结果被前面的婚博会给完全堵在外面,赶不过来。所以路上一个深刻的感受是,虽然说这边的会场讲互联网讲很火热,但是和婚礼,和人们日常相关的事物比起来,其实那边的人更多。所以说到互联网+,真正互联网+是从什么切入,肯定也是从人的硬需求,从直接能够改变现实生活的一些角度来切起。因为最简单的,互联网+开始的时候无论是切商务也好,切O2O也好,都是从互联网信息化方式,快速改善信息的规律性,实现买方和卖方更有效的对接,我觉得这个其实大家已经看的很流行,而且我的感觉有点过热了,某种意义深大家想一想,像所谓滴滴打车这种服务,也算是互联网+,很多O2O在我看来,都是之前叫CRM的形式,转化在互联网上。
如果是互联网+的形式切消费还有很大的市场和潜力,但是我们做VC、PE的,某种形成上会和互联网公司一样讲究快速迭代,我们要比别人稍微往前多看一点点,什么会是下一个互联网+更大的领域,我倒是觉得在未来互联网+领域里面,真正切的是第三产业的服务,其实第二产业的工业刚才也提到了,甚至也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就是已经开始有人以互联网+的方式切第一产业和农业,这个东西是不是会很快的产生颠覆性效果不好说。跟谈医疗一样,越重的产业改造起来会越难,但是与其跟在别人后面做重复性的工作,我倒是蛮鼓励大家把互联网+的精神往工业或者农业的新场地做尝试。
牛奎光:你刚刚提到了滴滴打车,正好我们还有一个滴滴打车的投资人,几乎都是在互联网行业做的,也请你来分享一下。
张自权:我先讲一两个观点,也是最近的一些体会。第一个观点就是渗透力或者叫弥漫性,我觉得这跟我们投资的项目都很相关,就是我们看一个商业模式,看一个公司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一点,是它是不是可以成为,不管是企业用户还是C的消费用户,它是不是可以天天使用,弥漫性和渗透率到底有多大。渗透力最大的是什么?是空气,所有动物、生命都需要,如果一天24小时都需要的话,肯定非常牛。所有这个可以给大家一些思考,你的商业模式到底渗透力有多强,弥漫性有多强。
第二个观点,我自己觉得现在这个时代,互联网+跟上一代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其实是智能机的应用,移动终端的改变。因为移动终端会让以前需要在PC上借助一根网线接触应用的场景,变得全部不需要了,这就是让弥漫性和渗透力完全待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所以我们实际上在我现在的基金一样,一直在思考移动带来的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投五个项目,其中两个大项目是滴滴打车和口袋购物的微店,我们非常关注基于移动应用,尤其是智能机应用的产生的巨大的平台机会,这是我们一直都在关注,一直都在投的。我们目前投了两家,一家是基于交通领域的,一家是基于社交加商务领域的,但是我相信这个领域的平台机会其实还有更多。
牛奎光:我稍微总结一下,我们从刚开始有移动的医疗,有向产业互联网渗透B2B,甚至我们考虑要不要往一级产业互联网渗透,包括各种移动带来的机会,我想这个事情确实是代表了我们市场上,也是在座的未来互联网+时代投资方向的一些思考。
刚才我们讨论的时候大家也都共同提到了一个词,也是现在特别的热,那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竞争会非常激烈。我说的竞争是创新非常多,在目前互联网+的创业大潮之下,您看好的这个领域上的思路,怎么样的打法能不能说一说,在座的创业者可能更关心这个事情,你是关心赛道还是更关心人,投资的时候更关心创业者什么样的品质,我觉得最好也能够在讲完这个思路,或者是打法之后有一个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
蔡翔:从互联网+的项目,其实我们某种意义上做投资,多多少少都有万变不离其宗的感觉,大家看到的无非是自上而下商业模式本身是不是吸引人,因为刚才也讲了,无论是关注医疗互联网+,或者是互联网+2B产业是少不了的。但是看人方面,我个人会更关注一些,因为这是一个高度融合的业务形态,对于人的要求蛮强的,不像我们在前面几拨互联网热潮中,更多的是纯IT男,纯互联网创业者,他们就能把公司,无论是早年的百度,门户网站,到后来的电商很多都可以做的很成功。但是越往互联网+走,+背后的行业能力和经验,其实就相对更重要了。
比如说像我看互联网金融这个事情,最近有点炒的过热了,我都不好意思谈我看互联网金融了。2011年我看互联网金融的时候,当年一提这个事情,在业内做的公司微乎其微,只有两三家公司。那时候看做互联网金融的公司,多数是以金融背景为出发点,开始往互联网的角度去走。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当时对互联网金融的判断,在行业监管方面,一个基本的道理,没有金融经验的人是不是要做互联网金融方向上有考虑,我们投互联网金融是投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也是业内有一定历史,也是唯一一个做互联网保险的公司叫惠泽,那家公司四、五年前我就开始接触了,就是自己经常出去玩儿,无论是买意外险还是健康险有这个需求,用下来感觉这个网站确实很爽,后来找到创始人,一看创始人是平安出来的,在平安有将近十年的保险经验,很早就开始觉得应该用互联网方式改造保险模式。
出来跟阿里、淘宝合作,婚育险是他们最早探讨的,而且挖了很多技术背景的人出来。像这样一个有实实在在的产业经验,而且确实能够在整个互联网+,或者是互联网+他这个行业有一些先行思路的人,就能非常好的吸引我的注意力,最后我也投了这家公司,发展的很好,这是具体案例的回映。
牛奎光:主要是看中行业背景加互联网思维。
张林:我们在车方面投的比较多,也算是君联的传统,去年我们投了一个做汽车后服务的,实际上是B2B的方式做计费供应。这一块本身行业非常大,而且确实线下渠道很长也很乱,通过B2B的方式可以缩短供应链,而且对上游和下游其实都有直接经济上的效益。另外从团队的角度来说,我们投这个公司叫好快省,于总他本身就是一汽非常资深的金牌销售,对整个产业的理解非常深,调动整合资源能力很强,他做互联网的经验可能稍微缺乏一些,但是他可以迅速的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构建商业模式,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样的方向。总结来说,可能商业模式和人都很重要,但是可能要看具体项目,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结合的项目,传统产业的经验有的时候也是更为重要一些。
牛奎光:是利用自己对传统行业的理解,也是在加深往互联网思路的叠加或者是转型。
朱天宇:前面两位总结的已经很到位了,因为真正+的时候对人的能力也是要+的。
牛奎光:对人的能力+能不能稍微说一说?
朱天宇:比如说在一个更自由的市场里,大家在产品体验或者是技术能力方面做竞争,但是很多业务发展到后期,也是商业模式整合的过程,我们觉得对于互联网+这个层次的创业者来讲,在他0到1起步的阶段,就开始面临复合能力的竞争,因为你必须整合不同能力的资源。比如说我们投的一个项目,他也是互联网+,因为消费金融传统上来讲也属于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但是在国内没有人做的特别充分,所以才给像从校园学生群体做金融消费的入口,他们十个人一年时间扩展到千人,这种团队的组建能力。包括他自己会花50%以上的时间去找核心成员,这种业务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一些健康金融,越往后跟传统行业加,你受到传统行业的管制跟政府的协调,各方面的协调,资源整合能力,对风险的感知能力,对不同人才团队的,寻找人才、用人的能力,我觉得比之前会更高。
牛奎光:人的能力从来就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专注于医疗的弘晖基金也谈谈你们的想法吧。
赵刚:我们对医疗的理解跟前面三位讲的互联网+大的思路是一样的,既然是+就意味着有互联网还有其他的行业,我们+医疗就是医疗行业。那么这个团队我们一般的定义是说,它一定要有双方面的基因,而不是单方面的。单纯医疗的人,像崔玉涛做互联网的东西也做不会,他尝试这么多也不可能做出一个好的APP,好的互联网模型来。但是纯粹做互联网的来做医疗,去年讲的颠覆医疗,今年讲不要颠覆医疗。就是它还是会有这个行业内在的一些的不理解或者理解的不深刻,所以我们看互联网医疗的团队,我们比较注重这个团队在这两方面基因的混合,它是不是具有在两个角度上都有他们足够的理解和能力,并且这个团队他们之间可以互相磨合的很好。
牛奎光:更多的是跨界还是融合?
赵刚:我觉得要融合,单纯的跨界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互联网+医疗的时候,我们认为是用互联网的模式、技术、形态来解决原来医疗行业中本身存在的一些痛点。要想解决这个痛点,不光要改造互联网,可能医疗的东西也要部分改造,或者循序渐进改造。这要求团队,绝不是你干你的活,我干我的活,要融为一体干这个工作,所以这样才能够闯出一条真正的路来,所以我们觉得必须是融合,而不能是简单的叠加,这是我们的理解。
牛奎光:有具体好的案例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赵刚:我们最近谈崔玉涛比较多,这是很典型的案例,崔医生是很著名的儿科教育医生,他过去八年从门诊到开大的各地巡回演讲,到逐步使用微博等等工具,八年当中不停的在宣传他对儿童保健的知识,他八年当中也累计了很客观的用户。但是用户和他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我们在这次跟崔医生的合作当中,我们觉得需要帮他一起寻找一个优秀的互联网基因的团队,所以当时我们找到了现在的COO,也是我们整个产品的设计者。她是在宝宝树母婴平台上,做了十年经验的产品运营能力的人,她打造了一个有效的,能力比较强的互联网模式,崔玉涛医生他对儿童健康的体系的理解,是按照这个来构架一个体系。
牛奎光:这个例子基本上是两个事,一个是医生自己也要写微博,另外跟团队还是要有专业的人,来一起合作。
赵刚:崔医生写微博是他个人的坚持和理念,我的意思是说,他用这样一个工具也有用户,但是真正像互联网产生的需求和效益,其实并不是那么高的。但是我们想通过这次的APP,更有效的形式可以把这些用户的需求更多的满足和匹配掉,我们怎么匹配这个需求,这是团队要做的事情。
牛奎光:谢谢,也听一下张总的想法。
张自权:其他嘉宾讲的都非常好,我一直在绞尽脑汁想我该讲什么。我觉得我在加入新的基金之后,这一年左右的时间,体会最深的就是两个字,未来。我觉得下一代有新生命力的商业模式,往往是十几岁的年轻人当中诞生的,其实发现这个趋势并不难,关键是怎么样在合适的机会投,它就取决于你所在的基金承担什么的角色。
我们美国投了一个应用,这个应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发现它?也是对于年轻人的研究。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在美国很容易找到周围年轻人喜欢玩儿什么,他们的CEO在洛杉矶,我们在洛杉矶没有办公室,但是美国的一个合伙人在洛杉矶生产了十几年,他天天就去洛杉矶,想办法跟这个CEO创建一个很好的关系。当时我们投资的时候,正好是VC轮投完之后,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金了,但是当时它有两个邀请,一个是30亿美金,一个是50亿美金,最终选择了跟我们在一起,我们投进去的价格是比这两个要低很多的。所以我觉得这就体现在,其实投资人和创业者,我觉得创业者应该做到一个境界,你做到这个投什么就不那么重要了。
王长振:启赋资本在互联网+的投资,主要是天使和天使+阶段的,我们比较看中团队的背景。我们更看好具有复合型背景的团队,线上能力、线下能力都比较好,比较复合的团队。我们投了就医160,当时是天使阶段投的,现在发展的非常快,现在应该说是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之一。当时投的时候,罗总在医院耕耘了十几年,对医院行业有非常精深的理解。去年还投了原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老师创建的互联网教育平台-跟谁学,也是天使阶段投的,陈向东老师也是在教育行业对这个有非常深的理解。另外,我本人也是从传统制造业出来的,我现在也投了一些2B的领域,这些创始人团队都是在传统行业耕耘了很多年,对行业的理解比较深,就像投的寻材问料平台,团队多数是在产业做了很多年的。
牛奎光:感谢几位投资人的分享,互联网+这个机会来了,它正在向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行业发生渗透,我们的创业者想做很热的大池塘里的小鱼,还是想做小池塘里的大鱼都有自己的选择,希望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谢谢大家!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