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去年开始,这一句话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双创”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其中有成功者,但也不乏失败者。在投资人眼中,究竟怎样的创业才具有成功的可能和投资的价值?
  成功的大学生创业故事案例
 
  安大学子获300万天使投资
 
  2011年,卫凡还是安徽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但已经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一开始一个人小打小闹,主要做一些教育机构代理以及校园活动落地执行。”卫凡说,由于自己身在校园,加上这些业务门槛低、入手快,因此只要努力,就能获得回报。
 
  并不丰厚的回报给了卫凡信心。大四上学期,他在父母的资助下,正式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和两个校友一起专门从事传媒、广告、会议、活动等等一系列与校园有关的业务,“盈利不多,基本上能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和拓展。”在卫凡和合伙人的努力下,他们很快开起了十来家线下实体店。
 
  然而,随着大学生手机消费习惯的逐渐养成,线上消费逐渐成为校园主流,这也给卫凡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冲击。2015年下半年,他毅然抱着“与其不断被冲击,不如主动拥抱”的心态,从线下走到线上。
 
  在相继考察了北上广等发达地区校园经济形态后,回到合肥的卫凡一次性投入近50万元,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自己开发出了一款名为“UU校园”的APP,“其实就是把原本线下的项目线上化,线上接单,线下提供服务。”卫凡说,目前通过该APP可以实现线上订购水果、蛋糕、鲜花,预约上门收件等服务,未来还会把跑腿、兼职、教育机构报名等等所有与学生有关的业务纳入其中。
 
  卫凡顺应时代潮流,打造智慧校园并整合相关服务商的尝试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2015年11月,APP刚刚面世,卫凡就获得了300万元的天使投资,而这也是全省首个校园O2O项目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案例。
 
  成功者说
 
  一眼能看到赚钱的项目早做完了
 
  能够从无数创业的大学生中突围而出,卫凡深知这成功来之不易,也有着很多话想要对正在创业或者准备创业的人说。
 
  “要认清自己,摸清方向,不要盲目选择创业。”卫凡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创业,因此在准备创业之前,首先要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在选择创业前做出一个好的规划。
 
  “要理解创业的目的,到底是为了钱还是实现人生价值。”卫凡说,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在目前这种创业压力升高、创业成本增加,成功几率却下降的情况下,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一定能见到回报,如果是为了快速赚钱而创业,那么在艰难的时段里未必能坚持下去,而理想和追求却能给人动力。
 
  “一眼能看到赚钱的项目别人早就做完了,等不到你。”卫凡认为,如今想要创业成功,要将眼光放在小众领域,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解,在对市场做过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开发新的点。
 
  投资者说
 
  多务实少务虚具体项目更易成功
 
  在投资人眼中,大学生创业有着哪些长处和不足,什么样的项目能够打动投资人,职业投资人胡先生对此有着自己的见解。
 
  “每个投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长项,偏向的重点也各不相同,从我个人来说,我首先看中的是做具体的项目,而不是抽象的、很长周期的项目。”胡先生说,很多大学生创业者都存在“不够接地气”的毛病,社会经验不足,对现实认识不够,他们容易沉浸在自己的理想王国之中,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项目几乎都是不成熟的,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曾经有大学生找我,想要建设一个卡通王国,通过改变整个城市形态来消除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东西,我只能说他想得很好。”除了社会经验,大学生们由于年龄、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在整合资源、市场拓展,以及实现销售目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还有一个通病就是对团队内部的管理,不能充分认识到每个人的特点,因人而异安排工作。”胡先生说,这就导致整个团队没法发挥最大的能量,导致后续发展乏力甚至停顿。
 
  虽然大学生创业者有着很多不足,但在投资人眼中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年轻,有激情,执行力强。”在胡先生看来,这是他们最大的优点,有激情,就有将梦想转化为现实的可能。而刨除太过理想化的项目外,大学生创业主要还是在垂直领域、具体领域,这样的定位相对更为实际,操作实施的可行性也更强。
 
  对于广大大学生创业者,胡先生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建立在自己喜爱的基础上,再探讨可行性,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其次就是不一定要一条道走到黑,创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不一定非要在大学时期,千万不要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