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比2012年下降了2.9个百分点,距离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只差0.1%。恩格尔系数确实在降低,是不是意味着我国的居民生活离富足只差0.1%的距离?
证券时报记者 付建利
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居民收入水平也稳步增长,中国居民已经度过了温饱阶段,不少家庭进入了富裕的生活标准。居民收入的增长,带来了消费的升级换代,而消费的升级换代,也必然会带来投资的升级换代。
消费由“有”
转向“有品质”
日前,国家统计局负责人表示,我国消费升级步伐正在加快。2016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比2012年下降2.9个百分点,已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与之相对应的是,5年来,这一表征食物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的指标稳步降低,与富足的标准也只差了0.1个百分点。
在解决温饱阶段,中国居民的消费主要是解决“有”的问题。在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稀缺的年代,很多消费品,居民都“没有”。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目的,是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没有吃的到有吃的;没有穿的到有穿的;吃不饱到吃饱了。但是否吃好了,穿暖了,住得舒适了,这些还是后话。在物质生活不丰富的年代,一颗糖、一个橘子,都可能会让一个小孩兴奋一两天。这样的生活经历,相信不少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人都有。
再比如,小时候,我们农村人住的大多是小土屋,刮风下雨时,外面刮大风,屋里刮小风;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随着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现在大部分农村人都住上了楼房。吃穿住行,过去是“无”,或者很差,如今,这些基本的物质需求都解决了,也就是解决了“有”的问题。
再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消费,逐渐由“有”向“有品质”过渡。比如,有了楼房住,还要配备热水器、空调、舒服的家具等等。有了衣服穿,还希望穿质地好的、外观漂亮的衣服。而对消费水平更高的中国居民来说,品质生活、品牌消费更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投资思维
也要升级换代
随着中国居民消费的升级换代,在投资市场,投资的思维和策略也要跟着消费变动,否则,投资就大概率会遭遇失败。过去,消费类上市公司只要适合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企业业绩就会大幅增长,上市公司的股价,也会一路上涨。而在消费升级换代的过程中,各种产品慢慢变得过剩,各个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品牌企业才会最终胜出。比如服装行业,大多数服装类上市公司早起都经历了股价上涨的牛市,但那是服装品类相对不饱和的条件下。而今,服装行业越来越细分化、集中化,比如专门生产男装的上市公司、专门生产童装的上市公司,只有那些在垂直细分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才具有投资价值,而更多小而散的企业,则会被投资者抛弃。
消费的升级换代也会有不同的层级。中国居民最富裕的一类,物质消费更偏向于高品质消费,比如跨境旅游、品质吃穿住用行;同时,他们的精神性消费支出,也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比如未来的心理危机干预与疏导,文化休闲类,这些领域会产生新的上市公司,相关的投资机会不容忽视。
对于中产阶级来说,他们的消费正在由大众消费向品质消费转型升级的过程。比如城市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城市化的持续,这些领域的相关上市公司会有不少投资机会。而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居民的消费更多地和“网”有关系,比如5G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新能源汽车等等,这些都是消费升级换代带来的投资机会。
而在消费升级换代的过程中,80后、90后越来越成为消费的主力军,这些年轻一代的消费心理特征、消费行为、消费偏好,将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动向,因此,要做好消费升级时代的投资,深入研究年轻一代的消费特征,也是必不可少的。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