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各样的产业报告当中,人工智能巨头的身份归属似乎开始尘埃落定。

 

比如大量报告中对会提到美国的谷歌、Facebook、微软、苹果、亚马逊,以及中国的BAT正在开始占据全领域的人工智能话语权。

 

这些巨头有三个特征:1投资和布局大量不同的新型AI产业线;2本身多种业务开始全面加入AI,甚至AI化;3不遗余力抢夺AI人才。

 

但是如果让视线偏离,看看中美之外的人工智能市场。比如说印度这个号称将成为人工智能第三强国的国度,可能会发现并没有普遍意义上的AI巨头企业浮现。

 

虽然人工智能在印度互联网企业中已经屡见不鲜,比如出行软件Ola Cabs、移动支付的Paytm、电商领域中的ShopClues等等,都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用户体验和产品效率。但却很少有广泛布局多领域的AI大户出现。

 

这个现状很可能会在短期内改写。

 

(领英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统计:印度并不比中国差)

 

近几个月,很多英文世界的报道开始关注印度传统IT服务行业的三驾马车Infosys 、Tcs、Wipro正在凶猛投入AI。这三家为代表的印度软件外包与IT服务产业全面AI化,或许将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

 

三个老枪手开启AI征程

 

Tcs、Infosys和Wipro(中译为塔塔咨询服务公司、印孚瑟斯和威普罗,但确实有点绕口,这里还是使用英文名称)曾经见证过印度在世界IT舞台风起云涌的那些年,以及班加罗尔成为软件之城的进击岁月。

 

这三大IT服务公司中,Infosys是最年轻的一家,但也成立于1981年。而最古老的一家是隶属于“印度第一公司”塔塔集团下的TCS。它在1968年就打起了IT服务的主意。

 

虽然这三家公司依旧统治者亚洲IT服务界的格局,但形势已经难免让人想起今年上映的电影《三个老枪手》。

 

在全球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中,这三家公司虽然多有布局,但并没有太大进境。而随着云计算的迅猛发展和无人化IT的大势所趋,传统依靠成本优势获得大量美国订单的印度软件服务产业也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威胁。

 

本来美国科技产业将开发与维护成本,嫁接到劳动力密集的印度就是权宜之计。而在这些成本日渐被技术发展和摩尔定律所取消的时候,曾经盛极一时的“班加罗尔模式”也就失去了绝对的价值。

 

但有意思的是,这三家公司并没有就此偃旗息鼓。在近两年的新动作中,我们会惊奇的发现三大公司开始极力推销低人工、定制化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并且不断投资和收购印度本土,甚至美国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

 

在三大公司的财报中关于技术进步的一项,我们很容易发现“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脑科学”这样的字样。

 

似乎老枪手们已经跃跃欲试,准备重出江湖了。

 

互联网时代掉的队,如今正靠资本补齐

 

在今年年初,TCS发布了一份名为《人工智能正在怎样提升全球公司的表现》的全球科技趋势报告。其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未来将只有两种公司,一种是有人工智能的,一种是不赚钱的。(看人家这文案水平,强烈建议国内大户把它刷到地铁广告上去!

 

无论这个论断的真伪,至少可以看出印度这些传统IT巨头看待人工智能时的野心与饥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难认为印度是成功的。智能手机普及过慢的问题和传统IT企业的转型不及时,都让印度在移动中心化的时代里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虽然今天在奋起直追,但还是很难避免成为美国和中国的价值输出地。

 

但人工智能的泛在化、去中心化特征,似乎让主导权又绕回了印度IT行业的传统强项。Tcs、Infosys和Wipro的主要业务,是为客户提供IT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系统集成、网络集成、软件解决方案和其他IT业务。而人工智能又恰好是与IT业务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项技术。在今年TCS的报告中认为“毫无疑问,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大采用者是IT部门,因为有将近三分之二(67%)的受访者表示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用途是检测安全入侵和提供某些程序的自动化服务等。”

 

用户的需求决定了供应商的专项,印度IT企业开始提供人工智能服务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一件事。

 

此外,相比于移动支付、移动出行、电商、手机等专一品类的企业,三大IT服务企业是目前印度在互联网产业中布局最广的经济体。

 

与中国BAT三家在PC、移动时代连续上位,广泛布局不同。印度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多半是近两年崛起的“古尔冈新锐”,底子相对单薄,布局能力和资金也无法比拟班加罗尔的前辈。

 

这种情况,让IT服务企业像谷歌、微软一样广泛布局人工智能成为了更加有基础支撑的一件事。

 

比如我们注意到,TCS最近近先后在印度布局了全国首个物联网体系,并且也开始为塔塔集团旗下的无人驾驶布局提供技术支持。Infosys和Wipro也在大量投资和布局全球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并为提供提供人工智能化的IT业务转型与商业升级服务。

 

似乎在印度的实际境况来看,三大IT服务公司更适合进行全景式、广泛布局的人工智能落地。甚至成为其他相关企业身后的平台化支撑者。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IT服务公司本身的特质是更加偏向产业化和工程化。所以这类公司提供的人工智能服务也会具有更清晰的产业指向性。

 

比如说在谷歌、Facebook、微软,以及国内的阿里、百度都参与的AI开发平台大战中。Infosys 就突出了定位独特,推动系统自动化的机器学习平台Infosys Mana。而Wipro的HOLMES也是类似的人工智能平台,主打虚拟代理,预测系统,认知过程的自动化。并为知识表示、无人设备提供开发环境。

 

这两家印度风格的人工智能平台,都致力于将知识表示技术与机器学习相结合。以更好的研发有针对性的产业化应用为主导。相较于以研发性质为主的欧美开发平台,似乎指向性和应用性更加明确一些。

 

凡此种种,不难看出印度IT服务产业贴近人工智能时代充满了想象力。而这背后隐藏的可能,是印度也许可以重新爱上那恩怨难分的词汇:全球化。

 

AI时代,可能是印度的另一个转机

 

印度深厚的殖民历史和开放的信息环境,让这个神奇的国度曾经几次在世界科技潮流中允得允失。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的连接劳动力、英语交流无障碍、政府环境宽松,让印度接收到了信息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红利。

 

通过为欧美“打下手”,印度一度赚得盆满钵满。但这个模式到PC时代就开始出现了问题:服务业的过分集中,降低了自主硬件产业的发展空间,导致印度的自主制造业与市场没有得到充分打开。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缺乏本土代表性品牌的问题日益严重。开放的环境和语言沟通,让欧美硬件和APP进入印度没有任何阻拦。逐渐各个领域的移动流量都被谷歌、Facebook等巨头所抢断,伴随着中国手机和应用的进入,印度本土互联网品牌在进一步削弱。

 

近两年,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印度本土科技也在奋起直追。电商、出行、移动支付等在中国掀起巨浪的模式,开始由印度本土品牌支撑。

 

而在印度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又来了。

 

与移动互联网不同的是,人工智能作用于更广泛的企业需求和商业模式。从目前营收点上看,企业客户也远远超过个人客户成为人工智能的第一商业来源。而这一模式带来的去中心化特征,或许将为印度保留的IT服务产业打开一个升级的捷径:“打下手”的工作变得史无前例的重要和复杂,不正是印度人喜欢的模式吗?

 

当然,未来如何还很难说。技术的发展轨迹也往往是不可测的。但千万不要低估南亚大象在人工智能时代搞风搞雨的能力。

 

毕竟大家只是拥有的东西不一样,很难说清绝对的孰强孰弱。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印度人工智能的不同崛起方向,或许会成为中国和中国企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