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家人的传统观念中,每个人身上都有“精”、“气”、“神”,神就是指元神,所谓元神也就是灵魂的意思。当一个女人怀孕时,胎盘(胞衣)上就有了元神,或者说有了胎神,有些人生下来后身上会留有胎记,这便是胎神留下的印记。胎盘是胎神的代表物。家中孕妇如生下孩子后,胎盘要加倍珍惜,用草纸包好,深埋在产房的角落或厨房里的水缸底下,他们认为胎盘是人的生命之根,埋藏入土后才能根深叶茂,故以前的老祖屋有些房间是不用“三合土”(石灰、沙、黄泥按一定比例合成的混凝土)铺筑地底,只将泥土夯实即可,以方便日后挖掘。这样的房间叫“落地间”,产妇一般都住“落地间”,意即落地生根。
客家人习惯上把出生地叫作“胞衣迹”。

    “胞衣迹”为什么不叫“故乡”而叫“胞衣迹”呢?原因并不复杂,客家人是一个流动的民系,真正的故乡在中原,失去了故乡的人哪里还有故乡?客家者,处处为客处处为家。

   客家人虽然对“胞衣迹”情深意笃,但只要有可能,不管路途有多远,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离开“胞衣迹”。客家男人多以厮守家园为耻,以出门在外闯荡天下为荣。客家的血缘是流浪的血缘,在不断的迁徙中继续迁徙,在不断的流浪中继续流浪;“家而客焉”,在故土上为客;又“客而家焉”,在异乡构筑起新的家园,时至今日,形成了梅州客乡海外侨民多出“胞衣迹”人口一倍多的结局。流寓客子,走得愈远,心中与“胞衣迹”的距离就愈近;人越是在外边,心却跟“胞衣迹”贴得更近。远方的游子,永远都不会忘记围龙屋里的故事,梦中常常是“胞衣迹”的山水田庄,耳际常常回响着“胞衣迹”的山歌乡音,眼前常常浮现出“胞衣迹”父老乡亲的音容笑貌。

   不忘“胞衣迹”,心系“胞衣迹”,情动“胞衣迹”。当年漂洋过海谋生,在异地他乡落地生根后的海外华侨,凭借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摆脱困境后,特别是那些获得成功的人士,对“胞衣迹”更是情有独钟、乐于回报、舍得投资,由他们捐资、斥资兴建的大工厂、大企业、大商场、大交通、大学校、大医院等随处可见,在“胞衣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现代神话。